【棋經十三篇】
正文•棋經十三篇
論局篇第一
夫萬物之數,從一而起 。
局之路,三百六十有一 。
一者,生數之主,據其極而運四方也 。
三百六十,以象周天之數 。
分而為四,以象四時 。
隅各九十路,以象其日 。
外周七二路,以象其候 。
枯棋三百六十,白黑相半,以法陰陽 。
局之線道,謂之枰 。
線道之間,謂之□(上四下卦) 。
局方而靜,棋圓而動 。
自古及今,弈者無同局 。
《傳》曰:“日日新 。”
故宜用意深而存慮精,以求其勝負之由,則至其所未至矣 。
【棋經十三篇 得算篇第二】
得算篇第二
棋者,以正合其勢,以權制其敵 。
故計定於內而勢成於外 。
戰未合而算勝者,得算多也 。
算不勝者,得算少也 。
戰已合而不知勝負者,無算也 。
兵法曰:“多算勝,少算不勝,而況於無算乎?
由此觀之,勝負見矣 。”
【棋經十三篇 權輿篇第三】
權輿篇第三
權輿者,弈棋佈置,務守綱格 。
先於四隅分定勢子,然後拆二斜飛,下勢子一等 。
立二可以拆三,立三可以拆四,與勢子相望可以拆五 。
近不必比,遠不必乖 。
此皆古人之論,後學之規,舍此改作,未之或知 。
詩曰:“靡不有初,鮮克有終 。”
【棋經十三篇 合戰篇第四】
合戰篇第四
博弈之道,貴乎謹嚴 。
高者在腹,下者在邊,中者占角,此棋家之常然 。
法曰:寧輸數子,勿失一先 。
有先而後,有後而先 。
擊左則視右,攻後則瞻前 。
兩生勿斷,皆活勿連 。
闊不可太疏,密不可太促 。
與其戀子以求生,不若棄子而取勢,與其無事而強行,不若因之而自補 。
彼眾我寡,先謀其生 。
我眾彼寡,務張其勢 。
善勝者不爭,善陣者不戰 。
善戰者不敗,善敗者不亂 。
夫棋始以正合,終以奇勝 。
必也,四顧其地,牢不可破,方可出人不意,掩人不備 。
凡敵無事而自補者,有侵襲之意也 。
棄小而不就者,有圖大之心也 。
隨手而下者,無謀之人也 。
不思而應者,取敗之道也 。
詩云:“惴惴小心,如臨于穀 。”
【棋經十三篇 虛實篇第五】
虛實篇第五
夫弈棋,緒多則勢分,勢分則難救 。
投棋勿逼,逼則使彼實而我虛 。
虛則易攻,實則難破 。
臨時變通,宜勿執一 。
《傳》曰:“見可而進,知難而退 。”
【棋經十三篇 自知篇第六】
自知篇第六
夫智者見於未萌,愚者暗於成事 。
故知己之害而圖彼之利者,勝 。
知可以戰不可以戰者,勝 。
識眾寡之用者,勝 。
以虞待不虞者,勝 。
以逸待勞者,勝 。
不戰而屈人者,勝 。
《老子》曰:“自知者明 。”
【棋經十三篇 審局篇第七】
審局篇第七
夫弈棋佈勢,務相接連 。
自始至終,著著求先 。
臨局離爭,雌雄未決,毫釐不可以差焉 。
局勢已贏,專精求生 。
局勢已弱,銳意侵綽 。
沿邊而走,雖得其生者,敗 。
弱而不伏者,愈屈 。
躁而求勝者,多敗 。
兩勢相違,先蹙其外 。
勢孤援寡,則勿走 。
機危陣潰,則勿下 。
是故棋有不走之走,不下之下 。
誤人者多方,成功者一路而已 。
能審局者多勝 。
《易》曰:“窮則變,變則通,通則久 。”
【棋經十三篇 度情篇第八】
度情篇第八
人生而靜,其情難見;感物而動,然後可辨 。
推之於棋,勝敗可得而先驗 。
持重而廉者多得,輕易而貪者多喪 。
不爭而自保者多勝,務殺而不顧者多敗 。
因敗而思者,其勢進;戰勝而驕者,其勢退 。
求己弊不求人之弊者,益;攻其敵而不知敵之攻己者,損 。
目凝一局者,其思周;心役他事者,其慮散 。
行遠而正者吉,機淺而詐者凶 。
能畏敵者強,謂人莫己若者亡 。
意旁通者高,心執一者卑 。
語默有常,使敵難量 。
動靜無度,招人所惡 。
《詩》云:“他人之心,予時度之 。”
【棋經十三篇 斜正篇第九】
斜正篇第九
或曰:“棋以變詐為務,劫殺為名,豈非詭道耶?”
予曰:“不然 。”
《易》云:“師出以律,否藏凶 。”
兵本不尚詐,謀言詭行者,乃戰國縱橫之說 。
棋雖小道,實與兵合 。
故棋之品甚繁,而弈之者不一 。
得品之下者,舉無思慮,動則變詐 。
或用手以影其勢,或發言以泄其機 。
得品之上者,則異於是 。
皆沉思而遠慮,因形而用權 。
神遊局內,意在子先 。
圖勝於無朕,滅行于未然 。
豈假言辭喋喋,手勢翩翩者哉?
《傳》曰:“正而不譎 。”
其是之謂歟?
【棋經十三篇 洞微篇第十】
洞微篇第十
凡棋有益之而損者,有損之而益者 。
有侵而利者,有侵而害者 。
有宜左投者,有宜右投者 。
有先著者,有後著者 。
有緊□(上山下辟)者,有慢行者 。
粘子勿前,棄子思後 。
有始近而終遠者,有始少而終多者 。
欲強外先攻內,欲實東先擊西 。
路虛而無眼,則先覷 。
無害於他棋,則做劫 。
饒路則宜疏,受路則勿戰 。
擇地而侵,無礙而進 。
此皆棋家之幽微也,不可不知也 。
《易》曰:“非天下之至精,其孰能與於此 。”
【棋經十三篇 名數篇第十一】
名數篇第十一
夫弈棋者,凡下一子,皆有定名 。
棋之形勢、死生、存亡,因名而可見 。
有沖,有斡,有綽,有約,有飛,有關,有[答刂],有粘,有頂,有尖,有覷,有門,有打,有斷,有行,有捺,有立,有點,有聚,有蹺,有夾,有拶,有□(上山下辟),有刺,有勒,有撲,有征,有劫,有持,有殺,有松,有□(上般下木) 。
圍棋之名,三十有二,圍棋之人,意在可周 。
臨局變化,遠近縱橫,吾不得而知也 。
用[亻幸]取勝,難逃此名 。
《傳》曰:“必也,正名乎棋!”
【棋經十三篇 品格篇第十二】
品格篇第十二
夫圍棋之品有九 。
一曰入神,二曰坐照,三曰具體,四曰通幽,五曰用智,六曰小巧,七曰鬥力,八曰若愚,九曰守拙 。
九品之外不可勝計,未能入格,今不復云 。
《傳》曰:“生而知之者,上也;學而知之者,次也;困而學之又其次也 。”
【棋經十三篇 雜說篇第十三】
雜說篇第十三
夫棋邊不如角,角不如腹 。
約輕於捺,捺輕於□(上山下辟) 。
夾有虛實,打有情偽 。
逢綽多約,遇拶多粘 。
大眼可贏小眼,斜行不如正行 。
兩關對直則先覷,前途有礙則勿征 。
施行未成,不可先動 。
角盤曲四,局終乃亡 。
直四扳六,皆是活棋,花聚透點,多無生路 。
十字不可先紐,勢子在心,勿打角圖 。
弈不欲數,數則怠,怠則不精 。
弈不欲疏,疏則忘,忘則多失 。
勝不言,敗不語 。
振廉讓之風者,君子也;起忿怒之色者,小人也 。
高者無亢,卑者無怯 。
氣和而韻舒者,喜其將勝也 。
心動而色變者,憂其將敗也 。
赧莫赧于易,恥莫恥於盜 。
妙莫妙於用松,昏莫昏於複劫 。
凡棋直行三則改,方聚四則非 。
勝而路多,名曰贏局;敗而無路,名曰輸籌 。
皆籌為溢,停路為□(上艸下巾) 。
打籌不得過三,淘子不限其數 。
劫有金井、轆轤,有無休之勢,有交遞之圖 。
弈棋者不可不知也 。
凡棋有敵手,有半先,有先兩,有桃花五,有北斗七 。
夫棋者有無之相生,遠近之相成,強弱之相形,利害之相傾,不可不察也 。
是以安而不泰,存而不驕 。
安而泰則危,存而驕則亡 。
《易》曰:“君子安而不忘危,存而不忘亡 。”
歡迎光臨 【五術堪輿學苑】 (http://clients.wsky.ink/) | Powered by Discuz! X3.1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