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闡釋】
【闡釋】 此條為茯苓甘草湯證與五苓散證之辨證要點,只在渴與不渴之間,則其他證狀,如脈浮數,小便不利,微熱等情況,亦必大致相同。
鄭氏釋為加小便不利四字,更加明白了然,是正確的。
兩證的主要區別是:一則水蓄於下,口渴而小便不利;
一則水停於中,口不渴而小便不利。
證情雖有異,但總的原因都屬停飲蓄水為患,所以都治以溫陽化水,不過一則重在溫化膀胱,以利小便,一則重在溫化胃陽而通利三焦,以蠲水飲,所以主治方劑各別。
引用: http://jicheng.tw/jcw/book/%E5%8 ... 1%86%E8%AB%96/index
http://www.a94382761.com/forum.php?mod=redirect&goto=findpost&ptid=445094&pid=691698&fromuid=77
歡迎光臨 【五術堪輿學苑】 (http://clients.wsky.ink/) | Powered by Discuz! X3.1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