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五術堪輿學苑】

 找回密碼
 【立即註冊】
查看: 577|回復: 0
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

【中華百科全書●俄文●蘇聯工業】

[複製鏈接]
跳轉到指定樓層
作者
發表於 2012-12-11 11:50:17 |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|倒序瀏覽 |閱讀模式

中華百科全書●俄文●蘇聯工業

 

在列寧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時,曾經宣布工業國有化-從個別私有工業收歸國有開始,逐漸演變為全國不論大小工業,一概收歸國有。

 

列寧祇做到了工業所有權的轉移,而未收到工業生產的貢獻,因此時大小工業缺乏原料、燃料,以及工人離廠覓食,等於癱瘓。

 

實行新經濟政策以後,一部分工業開放民營,而且實行租賃制,外國資本家亦可投資,於是工業復甦,脫廠工人紛紛歸來,蘇聯不但在新經濟政策時期(西元一九二一~一九二八)使原有工業復業生產,而且創立一批新工業,為國家工業化奠立基礎。

 

史達林上臺,於一九二八年推出第一個五年計畫(一九二八~一九三三),以實行國家工業化為第一任務;

 

第二個五年計畫(一九三四~一九三八),以技術改造為首要,以實現蘇聯經濟獨立,不依靠西方為目標;

 

計畫實現之後,又推出第三個五年計畫(一九三九~一九四三),以「在最短歷史時期,趕上資本主義最發達的國家」為目標,到一九四一年被希特勒火擊破,所有過去工業建設,慘遭破壞。

 

戰爭期間,一面遷移西中部的工業設備到東部,另一面在東部及中亞細亞新建工業企業,維持軍火及民用需要。

 

戰爭末期得歐美援助,軍事方面的需要,緊張程度降低,在已收復的淪陷區內恢復工業生產。

 

戰後,凡紅軍所過之處,一面驅逐納粹,一面搶劫當地之生產設備,凡得自我國東北、德國及東歐各國之優良機器設備,悉數運回蘇聯安裝生產,故戰時所遭之浩劫,在第四、第五個五年計畫不到十年(一九四六~一九五五)已恢復到戰前之工業水準。

 

黑魯曉夫上臺,先在第六個五年計畫(一九五六~一九六○)中提出工業全盤機械化與自動化,復於一九五七年實行工業、建築業管理改革,最後在其二十年遠景計畫中(即新鋼之第二部分),提出工業的兩大目標:一、一九六一至一九七○年為第一階段,蘇聯工業大約增長一倍,並將超過美國目前工業生產之水平:二、一九七一至一九八○年為第二階段。

 

蘇聯工業的增長將不少於五倍,並將遠超過美國目前工業的總產量。

 

黑魯曉夫於一九六四年下臺。

 

其繼承人布里茲涅夫對於蘇聯工業之主要任務及總目標,秉持堅定,到一九八○年雖未完成新綱領規定之工業任務,但已有若干項做到。

 

而為全盤做到,則於一九八一年三月聯共第二十六次大會通過「蘇聯一九八一~一九八五及一九九○年期間經濟和社會發展基本方向」,等於是將新綱領再繼續十年,以達到預定的總目標。

 

(呂律)

 

引用:http://ap6.pccu.edu.tw/Encyclopedia/data.asp?id=4838

評分

參與人數 1金幣 +500 收起 理由
天梁 值得鼓勵。

查看全部評分

【自由發言誠可貴、言辭水準需更高、若有污衊髒言顯、術龍五術堪輿學苑、不歡迎的喲!】
回復

使用道具 舉報

QQ|【google翻譯】|【手機版】|【Archiver】|【五術堪輿學苑】 ( 皖ICP備11003170號 )

GMT+8, 2025-4-23 05:24 , Processed in 0.078128 second(s), 16 queries , Gzip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1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